专题一、先进全固态激光器及新型激光器
来源:赵竣锋    发布时间:2019-11-22 10:23
分享到: 54.8K
太瓦级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激光器
梁晓燕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摘要:由于在光束常规特性中增加了轨道角动量,涡旋激光在光学成像、原子俘获、粒子操控、电子加速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OPCPA),我们实现了太瓦级涡旋飞秒激光脉冲的放大输出。以LBO作为非线性光学晶体,获得47mJ的涡旋脉冲放大输出,放大效率超过10%,压缩后脉冲宽度30.1 fs,对应峰值功率1.02 TW。实验证明,优化的光参量放大(OPA)过程和脉冲压缩过程对激光脉冲的相位分布和轨道角动量影响不明显,为后续开展拍瓦级飞秒激光装置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可以为相干物理实验研究提供先进的优质光源。
 
简介:梁晓燕,女,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强超短激光技术与非线性光学。主要是基于激光增益介质的啁啾脉冲放大和基于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研究,实现超高功率、超短脉冲拍瓦(1015W)级飞秒激光脉冲输出,并发展激光脉冲测量和整形控制技术。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973研究课题、863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仪器项目等多项,近年来在Optics Letter和Optics Express等著名光学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中红外超短强激光及其应用
冷雨欣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摘要:在近年来,中红外新波段超强超短激光的出现与迅速发展,开辟了强场物理领域中迄今仍很少探索过的参量空间,为开拓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物理、新效应及新应用提供了新机遇,例如可以产生更高效率的强场THz辐射,和更短截止频率的高次谐波等。 最近,我们建立了高性能中红外新波段超强超短激光系统,在1450nm工作波长最高实现20.7mJ/ 72.0fs激光输出;在4000nm工作波长实现了CEP稳定的少周期激光脉冲输出。利用该光源,在脉冲光场调控和前沿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简介:冷雨欣,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发展及其前沿重要应用等方面研究。近5年,发表主要论文70余篇。
稳定输出的压缩真空态光源的研制及其应用
冯晋霞
山西大学
摘要:压缩态光源由于其正交分量的噪声起伏低于散粒噪声基准可用于实现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量子精密测量。在实际应中需要实验制备的压缩真空态光源可稳定输出。我们首先利用亚阈值光学参量振荡器(OPO)制备了压缩真空态光源,并通过使用光学线性调频转发器边带调制技术得到了锁定OPO腔长使用的辅助光,结合PDH技术实现了亚阈值OPO腔长的锁定。其次通过采用声光调制器移频产生相干控制场控制压缩真空态的压缩角,研制出稳定输出的可产生任意正交的压缩真空态光源。最后利用实验制备的具有确定压缩角的音频段稳定压缩真空态进行了低频位相信号的量子增强测量。
 
简介:冯晋霞,女,教授,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致力于全固态激光技术、连续变量非经典光场的制备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Phys. Rev. Lett., Appl. Phys. Lett., Opt. Lett.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蓝光LD直接泵浦的克尔透镜锁模钛宝石激光器
朱江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随着高亮度、高功率蓝绿激光二极管(LD)的发明,给予了钛宝石激光器新的发展思路。采用蓝绿光LD直接泵浦钛宝石激光器产生飞秒脉冲,可极大降低传统钛宝石激光器的体积和成本。自2009年以来,英国、美国、日本、瑞士、俄罗斯等研究组相继报道了LD直接泵浦钛宝石激光器的连续和锁模输出。本报告报道我们采用蓝光LD直接泵浦钛宝石激光器的系列研究工作。通过提高腔内自相位调制效应和精密色散补偿,得到了8.1 fs的超短脉冲输出,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在LD直接泵浦的钛宝石激光器中输出亚10 fs激光脉冲。
 
简介:朱江峰,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8-2011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工作,现为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教授,激光技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快超强激光技术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在OL、OE、PR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报告15次,获发明专利10件。2015年被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德标兵。中国激光杂志社首届青年编委,《应用光学》杂志首届青年编委,《Chinese Optics Letters》编委,《光学学报》激光光学栏目编辑,西安市激光红外学会理事。
面向百焦耳、高重频的室温运转纳秒巨脉冲激光技术
付星
清华大学
摘要:具有数十焦耳乃至百焦耳的单脉冲能量、以重频体制工作的纳秒巨脉冲固体激光光源,在激光加工、远程探测、定向能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技术路线是采用掺Yb3+增益介质、在超低温冷却条件下运转。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这一前沿领域,自主研发了室温下运转的高重频巨脉冲激光系统,该系统基于大口径掺Nd3+增益介质(晶体/陶瓷)和分布式激活反射镜放大链结构(DAMAC)。本报告从增益介质、构型等方面综合分析巨脉冲技术的特点,并重点介绍我们的研究最新进展。
 
个人简介:付星,1984年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光子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清华大学本科和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公派赴MIT联合培养。主要从事全固态激光、光场调控、单光子探测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十三五预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封面文章1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优秀人才,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1届瑞士Chorafas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高校首位)、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金国藩青年学子奖、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等。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委会委员。
Towards chip-scale optical frequency synthesizer
辛明
天津大学
摘要:The optical frequency synthesizers (OFS) have widesprea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frequency metrology, precise navigation, optical spectroscopy, microwave photonics and many other fields. However, currently their practicability is mainly limited by the bulky size and high cost. Silicon photonics technology, which is compatible to the current CMOS fabrication facilities, provides a low-cost, compact size, light weight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solution. In this talk, I will introduce our recent work about realizing OFS on a silicon photonics platform. The synthesizer can be self-calibrated and support 2.5 THz (20 nm) tuning range, and the typical frequency instability is 10-13 at 10s averaging time.
 
个人简介:辛明,天津大学教授。 2005年、2010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分别获学士、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5年,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担任研究员,2015年至201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访问科学家。2018年入选天津大学北洋学者。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阿秒光子学、激光微波远程同步、硅基集成光子学等。
超低定时抖动的光纤飞秒激光器及应用
宋有建
天津大学
摘要:光纤飞秒激光器输出的超短脉冲序列具有极佳的周期性,其量子极限的定时抖动< 1 fs。本报告提出,通过精确调控谐振腔的色散、非线性、耗散等物理过程,可以将定时抖动降低至< 100 阿秒(as,10-18s)的水平。基于这种低抖动超快光源,开展了相干脉冲合束、飞行时间绝对测距、双光梳分子光谱学等精密测量应用。此外,利用阿秒分辨的时间探针测量了光纤飞秒激光器产生的孤子分子的动力学过程,揭示了孤子分子内相互作用力的一系列独特的物理性质。
 
个人简介:宋有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超低定时抖动的飞秒激光光源的基础研究及其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以第三完成人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1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引用1000余次。研究工作被Nature Photonics,OSA旗下的Spotlight on Optics等做高亮报道。现为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任CLEO, Ultrafast Optics Conference等国际会议的组委会委员。
连续波光纤激光倍频技术研究进展
冯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摘要:在量子信息、生物医学、材料加工等领域,往往需要连续波可见光甚至紫外激光。近红外光纤激光倍频是目前常用且较为理想的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可采用不同的倍频技术,包括:单次通过倍频、外腔谐振倍频等。报告将汇总介绍团队在连续波光纤激光倍频方面的研究进展。除周期极化晶体单次通过倍频、LBO外腔谐振倍频等成熟技术的应用之外,还探索了外腔自谐振倍频、少频激光谐振倍频等新技术,研究了倍频过程中的噪声与光谱演变。
 
个人简介:冯衍,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得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于中科院物理所和日本电气通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2009年于德国慕尼黑欧洲南方天文台任激光物理学家。2010年加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主要从事精密光纤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在拉曼光纤激光器、钠导星激光器和非线性光纤光学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系统性工作。在Laser and Photonics Reviews,Optics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英文专著一部《Raman Fiber Lasers》,数十次在Photonics West, CLEO, CLEO PR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研究工作十余次被激光行业国际媒体《Laser Focus World》、中国科学报、光学信息网站Optics.org等报导。获得德国Berthold Leibinger 激光创新奖,中科院优秀导师奖,中国侨界贡献(创新人才)奖等荣誉。
超快光纤激光器中孤子脉动瞬态特性研究
罗智超
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超快光纤激光器无论对于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工业应用都有重要的价值,是近年来激光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除了作为超短脉冲激光光源,超快光纤激光器同时还是研究孤子动力学的一个优良平台。本次报告我将回顾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实时光谱探测技术,在超快光纤激光器中孤子脉动瞬态特性方面的研究结果。相关结果将有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解孤子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个人简介:罗智超,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光纤激光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据Google学术统计,发表论文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引用4300余次。主持(含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中国激光杂志社”首届“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第九届编委会委员和《光学学报》的主题编辑(Topical Editor)。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合束的高能激光技术研究
王雨雷
河北工业大学
摘要:高能脉冲激光的实现,传统的方法是采用MOPA技术逐级放大,但是对于高能激光系统,泵浦能量在材料内部的热能沉积,与材料表面的冷却产生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导致热透镜效应、双折射退偏、波前畸变等;同时,热应力过大会引起材料炸裂,这些困难造成高脉冲能量与重复频率工作在高能量激光系统中难以同时满足。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固体激光合束技术,能够把甚多束小口径重频工作的激光束作为布里渊放大过程的泵浦光,单束Stokes光作为种子光,利用高效的布里渊放大,实现甚多束泵浦光能量向单束的Stokes光高效转化,获得重频的高能量单束激光输出,针对此过程的几个关键问题,本文给出解决思路。
 
个人简介:王雨雷,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技术和非线性光学技术及应用研究。研究包括:(1)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高功率皮秒脉冲激光技术研究;(2)高功率激光组束技术研究;(3)高光束质量强激光技术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和课题副组长,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青、面上和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总装备部“十一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类)一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黑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光学学会理事、总装备部装备发展领域专家。
中红外光纤气体激光器
王泽锋
国防科技大学
摘要:基于空芯光纤的光泵浦气体激光器是随着空芯光纤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一类新型激光器,结合了光纤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的许多优点,特别在高功率中红外激光产生方面有很大潜力,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关注。2012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实现了瓦级3μm乙炔、2.8μm甲烷级联拉曼、4 μm溴化氢和4.3μm二氧化碳光纤气体激光输出,为解决当前基于稀土离子掺杂的软玻璃光纤中红外激光器在功率提升和长拓展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个人简介:王泽锋(1980.1-),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主要从事高功率光纤激光与器件、中红外光纤气体激光器等研究。2008年6月在国防科技大学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10月至2016年8 月在英国巴斯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装备预研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Optica、Photonics Research、Optics Letters、Optical Expres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15项。
超窄线宽激光动力学参数测量
黄礼刚
重庆大学
摘要:超窄线宽激光器由于具有超高的光谱纯度和超长的相干长度,因而可广泛应用于光量子信息处理、超精密测量和高速相干光通信等领域。我们提出了基于瑞利散射的激光线宽压缩机制,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维波导中瑞利散射光谱演化的动力学特性,在实验中,为了验证线宽压缩机制,我们构建了基于短光纤延时自外差干涉仪(SDSHI)的激光动态参数测量方法,对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压缩过程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利用瑞利散射,光纤激光器的线宽可从kHz量级压缩到低于100Hz,DFB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可从MHz量级压缩到100Hz量级。同时,我们还对可调谐窄线宽激光器的瞬态相位噪声、调谐频率、傅里叶频谱和偏振态等动态参数进行了测量。
 
个人简介:黄礼刚,博士,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窄线宽激光器和激光参数测量,目前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Photonics Research、Optics Letters和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引用300余次。他探索了可调谐激光器的线宽压缩技术和参数测量方法,利用全光纤声光可调谐滤波器,获得切换时间小于1毫秒的大波长范围可调谐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对于扫频激光器,提出了瞬态频率噪声和线宽的测量方法。
超快光纤激光器中的多脉冲自组织动力学
庞盟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摘要:实芯光子晶体光纤中的强光机械相互作用可以用来实现超快光纤激光器的高次谐波锁模。在此种光机锁模光纤激光器中,一段具有高占空比的实芯光子晶体光纤可以作为一个高频机械谐振器使用,谐振器的高频机械振荡由激光器腔内的高频光脉冲串驱动。且此高频机械振动的谐振频率由光纤纤芯尺寸决定,可以达到千兆赫兹。由光所驱动的高频振动波可以反作用于激光脉冲串,从而在时域上将激光腔分割成多个并列的、可以钳制光脉冲的势阱。这种被动式的光机锁模机理可以用来产生非常稳定千兆赫兹超快脉冲源;也在近期被成功应用于光信息存储系统以及超快光孤子动力学研究中。
 
个人简介:庞盟研究员,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在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靳伟教授。2011年加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鲍晓毅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德国马普光学所Philip Russell课题组,先后任博士后,研究科学家,课题组组长。2019年回国获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于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特聘研究员。他的研究课题为超快光纤激光器,非线性光纤光学,光子晶体光纤,光纤传感及器件等,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Optica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高功率两微米脉冲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
余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由于光纤本身具有单程增益高、热管理容易以及高功率下高质量且稳定的光斑等特性,近些年,光纤激光器在往高功率方向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啁啾脉冲放大和大模场有源光纤的激光放大器也吸引了广泛的兴趣。 工作波段为两微米的激光器在生物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工作在该波段锁模光纤激光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掺铥光纤激光器在保持衍射极限的光束质量前提下,能承受更高的热负荷。该报告包括四个方面:(1)掺铥光纤锁模振荡器(2)基于掺铥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啁啾脉冲放大器(3)基于空心光纤的两微米传能模块(4)两微米光纤激光器在生物医学的应用。
 
个人简介:余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中组部第十五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新加坡教育部1998年SM2奖学金得主,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2008至2018年任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精密测量组光学学术带头人,2016至2019年兼职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2019年正式回国,独立开展特种光纤器件、激光器的研究以及探索激光光学在脑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基于硅基集成外腔的自注入窄线宽激光器
陈明华
清华大学
摘要:窄线宽激光器是光纤水听器和激光雷达等相干光电子系统的核心单元,线宽对这些光电子系统的核心指标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激光器的自注入效应是压缩激光器输出线宽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CMOS兼容的硅基光子技术,我们制备了高Q硅基光子外腔芯片,并通过优化超低损硅基光波导制备工艺与外腔结构,将传统的DFB激光芯片输出光波的线宽压窄了3000倍以上,实现了线宽小于1.8KHz的自注入窄线宽激光器。同时针对FP激光芯片的外腔自注入,我们实现了波长可调谐的窄线宽激光器,其波长可调谐范围大于10nm。
 
个人简介:陈明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硅基光电集成微系统研究所所长。他于1998 年3 月在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至今,其间在2007-2009年清华大学信息光电子研究所副所长,2009-2010年为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学研究所(RLE @MIT)访问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硅基光子集成微系统技术、光通信技术与集成微波光子技术。他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他是IEEE Photonics Journal 副编辑,中国光纤在线(www.c-fol.net)共创人。
光泵浦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佟存柱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摘要:丰富的半导体发光材料已经能够覆盖从200nm到300m的光谱范围,基于这些半导体光增益介质的光泵薄片激光可以实现很多稀土掺杂固体和光纤激光无法实现的波长,同时又兼具固体和光纤激光高光束质量的优点,并在泵浦光波长、导热散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报告结合本团队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光泵浦半导体薄片激光器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05年于中科院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半导体激光芯片及系统的研究工作,包括高亮度半导体激光芯片、面发射激光器和薄片激光器。201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科研成果入选“2015中国光学重要成果”,IEEE 高级会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等16项。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9项,美国专利1项,受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14项,美国专利申请2项,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0次。
用于偏振纠缠源的可调谐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
王浟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摘要:本研究中介绍的脉冲被动锁模激光源用于产生关联/纠缠光子对的泵浦激励。一般,为了实现关联/纠缠光子对的高效产生和检测,要求脉冲泵浦光源的功率、脉冲宽度和边带抑制比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本研究中,我们采用锁模激光器产生几百飞秒脉宽的激光脉冲,实现了重复频率为4.65 MHz,波长调谐范围为1544.1-1560.8 nm,脉宽为713-1368.7 fs的锁模脉冲激光器输出。此外,还需要将具有量子关联特性的信号光和闲频光子选取出来,实现他们和泵浦光子的隔离。研究中使用密集波分复用滤波器构建分光滤波装置,泵浦光子的隔离度大于120dB,可实现关联双光子的有效检测。基于此泵浦源,我们还研制了Sagnac光纤环路,利用自发标量四波混频过程产生了稳定高效的、高纠缠度的偏振纠缠光子或高关联度的关联光子。
 
个人简介:王浟教授于1986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后赴日本东北大学并于1997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任东北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日本国文部省教官),随后依次加盟理光集团的若干主干研究所和HPK中央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同时担任日本最大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国立理化学研究所的兼职研究员。他现作为国家特聘专家在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任职。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多种新型激光器和工业应用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激光动力学、分子与原子物理、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气体激光、量子光学、图像处理、精细激光加工、特殊波导技术与光电技术以及激光生物医学等。他在核心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了超过180余篇论文,愈百次在中美欧日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和主旨演讲。共申请了美国、日本、中国与欧盟共36项专利。主持和参与研发了多种国际领先水平的实用化产品。
啁啾脉冲光参量振荡器及超宽带中红外激光频率梳的产生
张兆伟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通过在同步泵浦光学参量振荡器中引入自相位调制效应,或利用极化周期渐变的准相位匹配晶体,可以调控光学参量振荡器的脉冲形成过程,使得光学参量振荡器的振荡光为宽带啁啾光脉冲。利用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基于啁啾脉冲光参量振荡器,我们成功获得了瞬时光谱范围覆盖3-5微米的超宽带中红外激光频率梳。超宽带中红外激光频率梳在精密光谱学,环境监测,生物测量与新材料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个人简介:张兆伟,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优先资助。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新型中红外激光器、光参量振荡器以及频率梳光谱学。
大能量、高功率、周期量级中红外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
梁厚昆
四川大学
摘要:大能量、高平均功率、周期量级的中红外激光的研究是一个前沿的方向,推动了诸多突破性的强场物理实验,和分子动态探测实验,例如X射线高次谐波的激发、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场分辨超灵敏分子探测等。在这里,将报道我们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实现3-10微米波长、多毫焦脉冲能量、十瓦量级平均功率、10kHz重复频率、和近似周期量级脉冲输出的工作,该脉冲能量和平均功率均为KHz重复频率的中红外激光中的最高记录。该工作中,我们利用衍射光学元件构造平顶泵浦,实现了中红外参量放大中两倍量子效率的提升,这种简单、高效的平顶泵浦参量放大的方法在其他的非线性转换过程中也具有很高的普适性,我们认为其将为强场光学和分子动态探测提供一种有力的工具。
 
个人简介:梁厚昆,于2007年和2011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光电工程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4年, 在新加坡制造科学研究院任副研究员,2014年至2016年,在麻省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6年至2019年在新加坡制造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于2019年至今回到四川大学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梁厚昆长期从事中红外高能量超短脉冲激光的研究工作,主持了5个中红外激光攻关项目累计金额折合人民币二千四百万元,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 Materials, Optica,Optics Letter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应邀在国际学术会上做邀请报告和特邀报告10余次。